永农生物
2025年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责任信息公开
2025.01.20 514

2025年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责任信息公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废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要求,产生固体废物的单位,应当依法及时公开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结合我公司实际生产情况,现将2025年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公开如下:

一、基础信息

单位名称:永农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306047707223338

法人代表:黄靖绍

注册地址: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纬七东路3号

环保负责人及电话:沈培峰 13735378809

危险废物贮存设施数量:危废库1间

危险废物贮存设施面积:362㎡

危险废物贮存设施贮存能力:720吨

二、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处置情况

(一)危险废物产生情况

危险废物产生情况见下表:

废物名称

危废类别

危废代码

危险特性

产生工序

残液

HW04

263-008-04

毒性

蒸馏、精馏工序

发酵滤渣

HW04

263-010-04

毒性

发酵工序

树脂脱附杂质

HW04

263-010-04

毒性

树脂吸附

滤渣

HW04

263-010-04

毒性

过滤工序

盐渣

HW04

263-010-04

毒性

二效蒸发

硅藻土废渣

HW04

263-010-04

毒性

过滤工序

钙镁泥固渣

HW04

263-010-04

毒性

压滤工序

废活性炭

HW04

263-010-04

毒性

废气处理、脱色

废催化剂

HW50

263-013-50

毒性

氯化、加氢工序

废冷保温材料

HW49

900-041-49

毒性

检维修

废玻璃钢

HW49

900-041-49

毒性

检维修

废热保温材料

HW36

900-032-36

毒性

检维修

污泥

HW04

263-011-04

毒性

废水处理

废隔热耐火材料

HW49

900-042-49

毒性

检维修

废矿物油

HW08

900-249-08

毒性

检维修

废包装物

HW49

900-041-49

毒性

仓库

废包装物

HW04

900-003-04

毒性

制剂包装

检验废液

HW49

900-047-49

毒性

检验

在线监测废试剂

HW49

900-047-49

毒性

在线监测

(二)危险废物贮存情况

我公司设有危险废物仓库,仓库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等法律法规的建设要求,危险废物按类别分区堆放,间隔明显,包装完好无损,地面无跑冒滴漏,设置警示标识,采取了必要的防水、防盗、防渗漏等措施,安装视频监控系统等安防措施。

(三)危险废物处置情况

我公司产生的危废废物均委托给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理,对运输、处置过程进行监督,确保危险废物得到有效处置。

三、污染防治措施

1、危险废物与一般固体废弃物和可回收废物应分类投入和存放,严禁混放混存。

2、液体危险废物应存放于专用的桶装容器中,贮存、运送时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发生泄漏和火灾事故。

3、固体危险废物应分类、集中存放于专用包装容器内,并密闭。以防贮存、运送时泄漏、扩散、污染。

4、危险废物出厂时需标明名称、编号、类别、数量、日期及需要特别说明的内容。

5、长期存放危险废物的容器必须加盖,并密闭盖好。

6、盛装危险废物时,不得超过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7、危险废物收集人员每天从各危险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好的危险废物按照规定的要求送至公司指定的暂存地点。

8、危险废物存放点、危险废物暂存处要有相关标识及严密的封闭措施,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危险废物。

9、一旦发生危险废物流失、泄漏、火灾等意外事故时,应及时采取紧急措施,并启动应急预案,实施救援处理工作,同时上报相关负责人。

10、建立危险废物月统计登记,登记内容为日期、产生部门、危险废物种类、数量或重量,处置情况及相关人员签名,并保持记录备查。

11、危险废物必须由具有资质的单位接受,公司与之签订危废转移协议,并依照有关规定填写和保存废物专移联单。严禁有关人员私自转让、买卖危险废物。

四、应急处置措施

1、当发现危险废物随意堆放或者储存容器出现裂缝等而导致固废泄露时,应当在穿戴好护具后,组织人员对固废进行搬运、转移容器,在搬运、转移过程中应当注意轻拿轻放。同时现场应当配备消防器材。

2、在危险废物堆放点应当设置防渗措施、围栏和导流沟,防止流体无组织蔓延及渗透。

3、随时对危险废物进行检查、清理。危险废物着火后,应当根据固废种类选择对应灭火器材。

4、要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器具,做好个人安全防护。车间应当配备相应的救护器材,如:防毒面具、防护眼镜、空气呼吸器、灭火器、防化服等。

5、抢险救援要有组织有次序协同作业,相互有联系有监护,防止中毒。救援人员懂现场自救和互救知识,避免伤亡扩大化。

6、现场指挥人员具备现场应急处置能力。